麦壳网董事长王松森:产地源头驱动农产品电商发展
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电子商务委员会、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联盟、潍坊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大会于11月19-21日在潍坊举行,同期还举办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博览会。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拥抱互联网+,开创农业品牌时代”,多位知名电商大咖齐聚大会现场,进行主题演讲,分享电商经验,为行业解惑,共同探讨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之路。
麦壳网董事长王松森分享了以“产地源头驱动农产品电商发展”为主题的演讲。作为70年代出生在潍坊、土生土长的潍坊人,王松森对于家乡的变化深有感触,“从小我就对农村有一种情怀,而且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怀越来越深,我也知道,作为一个农民确确实实不容易。当自己种出来的产品,在集市上卖不出去的时候,那种焦急的心情我特别理解。”
王松森认为,目前农业方面,面临着几个痛点: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农产品没有品牌化利润薄、农产品环节多,追责难以及农产品的物流成本较高。而因此产生的深层次的优质的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度不对称的问题,是亟需解决的,也是他创业的初衷。

以下为演讲原文: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在这和各位交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产地源头驱动农产品电商发展”。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潍坊人,老家是昌邑,70年代初生,生长在农村,我们家从82年承包到户,种地种到了88年。我们昌邑盐碱地比较多,当时为了改良土壤,每年都插秧,也种过棉花、大豆、小麦,所以我从小有农村的一种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怀越来越深,我知道,作为一个农民确确实实不容易,当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的时候,那种焦急的心情我特别理解。这是我做麦壳网的一个初衷。
大家看一下这张图。在我印象当中,20年前,潍坊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市长首要办的事情就是“菜篮子工程”。因为20年前,我们面临一个农产品的供需问题,吃菜有困难。所以潍坊寿光在20年前,开始推广大棚种植技术,这种技术迅速的风靡全国,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蔬菜水果的供需问题早已经解决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成了农产品安全的问题,每天吃到肚子里的蔬菜,想一想是不是觉得心里没有底,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报道,毒韭菜问题、毒西瓜问题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现在的农业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农业目前面临的最大的痛点。
前段时间看《舌尖上的中国》特别有感触,因为那里面所描述的产品,能让我看过之后,立马想起小时候种地的时候那种感觉、那种情节。同时我也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当我们在某一个饭店,老板跟我讲,这个菜是我们自己家种的,你尝一尝是不是有那种味道,当吃到嘴里的时候,这个豆芽特别有味道,这个土豆特别香甜。这种感觉导致我对农业,农产品电商,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我感觉目前农业方面,面临着几个痛点。
第一,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现在我们老百姓种地没有标准,国家规定的一些禁用农药,老百姓照常用,没有约束。
第二,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第三,农产品没有品牌、利润薄,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产品,价格上不去。
第四,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环节多、追责难。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到,从地头经过多级菜贩子、批发商、超市,最后到我们餐桌,中间的环节非常多。
第五,农产品的物流要求高、成本高。
这是我谈到的一些目前农产品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的面临的痛点。我们在农业方面还面临着两个更大的痛点,只是很少人去思考。
第一,农产品信息不对称,有一些优质农产品,比方说一些有机农产品,比方说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种出来之后,面临严重的销路难的问题。而作为普通老百姓想买到这些优质的农产品,又找不到。
第二,信任度的不对称。在超市里,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我们看到,有各种各样的标示着有机蔬菜的产品。一斤韭菜能卖到50多块钱,我们买的时候,是否一点怀疑都没有?你种出来的大米,你说是100多块钱一斤,为什么这么贵?用的是什么技术?达到了什么标准?如何来证明你的产品是好产品?信任的不对称现在随处可见。
农业面临的这两个痛点,正是我们麦壳网要努力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源所在,我认为是在产地源头。中间环节如何包装,也是无法打通信任度和信息流的。我举个例子,我有朋友在农村里面,他每年都种姜,种了好多姜,每年种出姜来之后,他都要拿出几十斤拿到我家里去。他跟我讲,这是我单独一块姜地种出来的,是能够保证安全的。所以说,安全问题的最大的根源是在产地源头。
我们有一个思路,就是通过产地源头,来促进农产品产业的改革升级。
下面讲以下我们这个平台,我们把安全一个支撑点,设定了自己的一个“五化”的概念。
第一,土地网格化。这是为我们定制化农业做的铺垫,优质的地块,只有从产地源头我们才能抓到。源产地的味道才是最正宗的味道。
第二,生产标准化。标准的种植技术,当地政府对产品的认可和背书,包括我们平台架设在我们和商家质检的第三方的检测,通过这些手段来倒逼农产品的标准种植。
第三,产量数字化。我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包括一些遥感技术,包括一些大数据,包括各种各样的平台数据对产量进行预估和评判,在产品上市前预判价格走势。
第四,产品品牌化。这一点刚才的专家已经讲过了,所有的农产品的一个共同难题,是对优质农产品自己品牌的打造。
第五,销售定制化。今天上午我们跟盘山县政府,签了一个10万亩的水稻定制协议。通过我们标准化的种植技术,用订单的方式,来倒逼10万亩稻米的标准化种植,安全种植。
这是我们的渠道对接模型。上游我们筛选了一是省级以上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区内的企业,二是200个农业标准县内的优质企业,三是三星级以上农业合作社等等。对这些上游的企业我们对它进行追溯化的认证和保证,来确保产品品质。下游我们首先对接大的电商平台商家,包括在京东、天猫做生鲜类的电商旗舰店,其次我们还对接社区的一些体验店,传统方面我们也针对学校、机关、企事业的食堂、超市等设定不同的对接方式。
通过麦壳配送体系,第三方检测平台,追溯体系,麦壳认证体系,麦壳将平台产品品牌化、定制化、追溯化和资本化。通过麦壳网的农业基金、保险来保证上下游对接的安全性。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这是我们麦壳网做过的两个测试。第一个是安丘黄金梨。今年9月份,麦壳在安丘的定制梨成熟,用了几天时间10几亩的定制梨就销售一空。但是普通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大面积的上市,在一个星期之内,普通黄金梨的价格从2块多降到了5、6毛钱,并且造成了大面积的滞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检测了普通梨的等级,发现安丘普通梨的等级刚刚达到绿色食品要求,我们决定帮助村民解决黄金梨的滞销问题。我们通过策划了“张家儿媳妇”这一形象和品牌,通过品牌化思路以及麦壳打通信息的能力,在短短的几天里把价格拉升到了2.5元左右,并将全村黄金梨销售一空。
再一个例子是大陆梨枣,大陆梨枣我们从7月份开始介入,无论是品牌还是包装形象、营销时间我们都花了力气。上市之后,检测合格,预定的4万箱就全部发出了。单第二批梨进行销售的时候,通过第三方的检测,我们发现它的农药残留已经超标了,原因是村民认为我们已经开始销售,检测力度会放松,为了保鲜,就是用了禁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立即跟合作社取消了定制合同,取消定制合同之后,这几家合作社也感到非常的吃惊,认为我们小题大做。但是我们麦壳网的种植标准就是安全,既然已经超出了我的种植标准,我们就必须跟你取消这个合同。只有明年按照我的标准,种植出来之后,我们检测合格了,麦壳网才能给你进行销售。
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可以了解到麦壳用订单倒逼的方式,来进行农业标准化种植的改革。
麦壳可以这么讲,麦壳销售不是产品,而是销售一个种植的标准和安全的标准。麦壳也希望跟在座的各位农业企业家们,农业合作社的伙伴们一起来探讨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之路。
谢谢大家!